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医学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会精准骨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医院骨质疏松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矫形SICO学会中国部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江苏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矿山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江苏省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徐州市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目前兼任国家研究生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及论著40余篇,SCI论文7篇,以副主编参与编译出版《骨与关节创伤》一书。承担江苏省卫健委老年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分别以第一完成人承担、第二完成人参与徐州市科学技术局科研课题4项和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淮海科学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江苏煤炭协会科技二、三等奖2次、徐州矿务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次, 获得过江苏省卫计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次、徐州市卫计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2次、并多次获得医院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作为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带教全日制专业型硕士6名、在职研究生1名,在手术带教、课题立项、论文发表和课题结题给予带教指导,累计指导学生在《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Orthopaedic Surgery》等杂志完成多篇SCI及中文核心论著,连续5年指导学生完成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深受学生爱戴。多次参加徐医附院骨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
从事临床骨科工作39年,在脊柱外科和创伤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尤其在微创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有丰富的临床技能和学术研究。
1、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miRNA调控作用及个性化PVP治疗技术的构建和应用,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21-2-112-1)。
2、miRNA对OVCFr调控机制及个性化PVP技术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获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HJC-1-12-R01)。
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短期成重度压缩的致病因素及优化PVP关键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获淮海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HJC-2-23-D01)。
4、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短期成重度压缩的预防措施及优化PVP治疗技术的应用,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019-002-1)。
5、反腰桥伤椎复位及椎内植骨联合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6-244-1)。
6、复位椎体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重度脊椎压缩骨折的研究,获淮海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HJC-2-32-1)。
7、精准化靶区骨水泥强化在骨质疏松性非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8-033-01)。
8、保留棘突韧带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7-018-1)。
9、复位椎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脊椎压缩骨折的研究,获徐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3-7-R1)
10、个性化椎管有限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三等奖(2014年070号)
11、最大无菌屏障联合氯已定洗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有作用,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5年034号)
12、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3年015号)。
13、操作路径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获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2年042号)。
1、基于骨水泥明胶海棉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作用的研究,徐州市科学技术局(KC21211),在研,第一项目承担人。
2、骨水泥明胶海棉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作用的研究,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老年基金剂量,在研究,第一项目承担人。
3、基于靶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非全椎体骨折疗效及相关性研究,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在研项目(KC19145),已结题,第一项目承担人。
4、复位椎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重度脊椎压缩骨折的研究,徐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已结题(XZZD1356),第一完成人。
5、操作路径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研究,徐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已结题(XF11C103),第一完成人。
1、王云清,李华,唐雪杉等,V型腰桥伤椎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术中采用骨水泥明明海棉复合体椎内充填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5):494-497.
2、Wang Yunqing, Qiao Liang, Li Hua.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with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Gelatin Sponge Complex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ccompanied by Superior Endplate Injurie. Turk Neurosurg. 2024;34(1):74-80.
3、Dong Suwei,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et al. Metformin inhibits melanoma cell metastasis by suppressing the miR-5100/SPINK5/STAT3 axis. Cell Mol Biol Lett. 2022 Jun 15;27(1):48.
4、Zhou Chengqiang, Liao Yifeng,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Analysis of optimal volume fraction percenta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one cement distribution in vertebroplasty using digital techniques. J Orthop Surg Res. 2023 Mar 23;18(1):235.
5、Zhou Chengqiang, Huang Shaolong,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rger side bone cement volume/vertebral body volume ratio with 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during vertebroplasty.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 Mar 23;14:1072087.
6、Zhou Chengqiang, Huang Shaolong,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Bone Cement-Gelatine Sponge Composite Intravertebral Prefilling Technique for Reducing Bone Cement Leakage in Stage I and II Kümmell's Diseas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rthop Surg. 2023 Jul;15(7):1763-1771.
7、Dong Suwei,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et al. Metformin sensitises osteosarcoma to chemotherapy <em>via</em> the IGF-1R/miR-610/FEN1 pathway. Eur J Histochem. 2023 May 17;67(2):3612.
8、Zhou Chengqiang, Liao Yifeng,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Effect of cement distribution type on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the aging population. Front Surg. 2022 Aug 8;9:975832.
9、Qiao Liang, Liu Jiayuan,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The Trans-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pproach Utilizing Visual Trephine: A More Time-Saving and Effectiv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 for 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urk Neurosurg. 2022;32(4):612-617.
10、Zhou Chengqiang, Meng Xiao, Wang Yunqing(通讯作者). Biomechanical study of different bone cement distribution o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eliyon. 2024 Feb 22;10(5):e26726.
11、王云清,李华,王斌等,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 PVP治疗老年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技术探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9):1121-1123.
12、王云清、李华,朱自强等,靶区骨水泥强化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非全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7):706-708.
13、 王云清、张世强、朱自强等,阿帕替尼联合DP方案二线治疗28例骨肉瘤术后肺转移患者的疗效观察[J].肿瘤药学,2019,9(2):284-286.
14、王云清、李华、朱自强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短期成重度压缩骨折的诊治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7):726-728.
15、 王云清,李华,魏东,等.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05)):510-512
16、王云清,王建强,李华,等. 伤椎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初步疗效观察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54-56
17、王云清,闫长明,王斌,等. 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和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07):1974-1975
18、王云清,鹿德智,荣良群,等. 煤矿创伤10年入院零死亡救治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16(2):268-270
19、 王云清,王建强,李华,等.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27(05):461-463
20、王云清,王建强,王斌,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4):3418-3420
21、王云清,汪明星,李华,等. 医源性失误致后路腰椎融合固定疗效不佳原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0):7314-7315
22、王云清,汪明星,闫长明,等.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后融合器移位的成因及临床对策[J]. 颈腰痛杂志. 2011(05):342-345
23、王云清,汪明星,王建强,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和预防对策[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10):29-32
24、王云清,汪明星,魏东,等. 操作路径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6):1025-1026
25、 Silencing of TRIM11 suppresses the tumorigenicity of chordoma cells through improving the activity of PHLPP1/AKT.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2019;19:284
1、朱自强,主任医师,博士,骨科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公派留学归国人员。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意大利Cardarelli医院研修,现任徐州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骨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骨科学专业委员会手外科学组委员。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骨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参与的新技术应用分别获市和院新技术引进成果奖5项,发表SCI论文3篇,省级以上论文10篇。
2、李华,主任医师,本科,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曾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学习。能熟练开展颈椎病的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各种疾病的前后路手术以及四肢较复杂的创伤手术治疗。三年来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1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徐州矿务集团科学技术奖1项,徐州矿务集团总院新技术引进奖1项。
3、王建强,主任医师,本科,关节外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脊柱非融合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康复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徐州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医学会足踝外科专业学组副组长。近3年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科技奖1项。
4、王斌,副主任医师,博士,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主任助理,公派留学归国人员。曾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意大利Salerno大学附属医院研修。现任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徐州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学会委员。主持、参与的省课题1项,市卫健委课题1项。第一完成人获得新技术引进奖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省级以上论文10余篇。
近3年亲自带教指导徐州医科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名,二导带教3名,在职学术型硕士1名,在临床实践、课题设计、论文发表、毕业答辩等给予指导,均获得好成绩。此外,多次参与医科大学骨科硕士和博士预答辩和答辩。
作为徐州医科大学教授及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承担徐州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并指导本科及研究生临床带教,主讲课程包括外科学、临床医学概要,外科基本技能等,专业课程以腰腿痛、骨肿瘤、运动系统损伤、四肢骨折治疗、脊柱损伤等,并为研究生主讲科研思路的建立等。
编译出版《骨与关节创伤》,8万字,2015年8月第一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副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