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泌尿外科和男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年,努力跟踪国内外先进医学理论和技术,将所学最新知识应用到临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手术中不断钻研和创新,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本院率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泌尿外科,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其技术水平,从最早开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到目前开展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及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后腹腔镜下PUJ狭窄肾盂成形术、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填补了徐州市中心医院的空白。荣获院级“三新”业务奖三项:“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微创经皮肾穿刺微造瘘U-100激光碎石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应用微创输尿管镜下U-100双频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经查新江苏省内未见报道;此外,还在苏北地区首次采用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目前,微创外科治疗已经成为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徐州地区各家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重视科研工作,先后作为主持人和骨干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徐州市科技局资助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科研方面国内首次采用药物诱导出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 ,13(1):3~7.小鼠尿道下裂模型的建立[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3):172~175)。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通过病因学的研究,为尿道下裂的产前诊断、基因治疗打下基础,为尿道下裂的内分泌治疗提供指导,成熟小鼠尿道下裂的模型,为保留尿道板的尿道下裂成形术,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环境雌激素对人类生殖的影响的研究,为研究环境雌激素致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博士研究生课题《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携带超抗原SEA基因治疗前列腺癌基础研究》。成功构建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启动子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双调控的特异性增殖溶瘤腺病毒SG504-SEA。体外实验观察SEA基因的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刺激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功能,及SEA促细胞因子分泌作用,具有强烈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这种携带超抗原的溶瘤腺病毒由于具有双调控启动子,使其具有特异性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有效的避免了溶瘤腺病毒对其他脏器的损害。尤其适用于目前条件下束手无策的雄激素拮抗型前列腺癌患者。可以研制一种前列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膀胱尿路上皮癌靶向免疫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精准诊疗技术创新》,CXTD-2017-48,150万元,2016/01-2020/12,课题骨干;
2.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18KJB180007):《MAP30对ERH基因的甲基化调控及抗膀胱肿瘤机制》,3万元,2018/09-2020/08,项目负责人;
3. 第一负责人:贺厚光,项目起止时间:2018-2020,项目来源: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编号:18KJB180007
1. Effect of Deubiquitinase Ovarian Tum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 (OTUD5)on Radiosensitivity of Cervical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Ubiquitination of Akt and its Mechanism.Med Sci Monit, 2019; 25: 3469-3475
2. Jiang B, Dong Y, He H(并列第一), et al. Application of pirarubicin photosensitizer fluorescence cystoscopy in early detection of bladder cancer[J]. Oncol Lett, 2017, 14(3): 3309-3312
3. He H, Han C, Hao L, et al. ImmunoCyt test compared to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A meta-analysis[J]. Oncol Lett, 2016, 12(1): 83-88.
4. 臧光辉,张治国,贺厚光(通讯作者),等.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J/CD].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0(3): 163-165.
5. 贺厚光 韩从辉 张文达 王建 刘颖 王力秀 吕茜. 环境类雌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小鼠隐睾模型的建立及作用机制探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4):104-107
《现代实用泌尿外科学》 主编